1、引言
鎳鈦合金是一種形狀記憶合金,在奧氏體狀態(tài)下具有超彈性特性,具有良好的機械性能,優(yōu)良的耐腐蝕性及生物相容性,在工業(yè)自動化控制,醫(yī)療器械等領域有極其重要的應用。傳統(tǒng)超彈性狀態(tài)的鎳鈦合金通過時效熱處理工藝進行制備,拉伸測試時可獲得“旗幟”狀態(tài)的應力應變曲線。在介入醫(yī)療器械領域,因為剛性不足,鎳鈦合金導絲在使用過程中存在對器械支持力不足的問題,限制了鎳鈦合金在介入醫(yī)療器械領域更進一步的廣泛應用。近年來發(fā)展出一種區(qū)別于傳統(tǒng)制備方法的線性超彈性合金。本文對線性超彈鎳鈦合金和傳統(tǒng)超彈鎳鈦合金的性能差異作一綜述。
2、鎳鈦合金試樣的制備方法
2.1鎳鈦合金的冶煉
鎳鈦合金的相變溫度對鎳含量的變化十分敏感,1%的鎳含量變化能夠引起相變溫度發(fā)生100℃的變化[1],本實驗選用合金成分為Ni50.9at%-Ti的鎳鈦合金配比,經真空感應熔煉成合金鑄錠。
2.2鎳鈦合金的熱加工
鎳鈦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溫延展性,當溫度超過400℃以后,拉伸強度下降,與此相反,延伸率迅速增加[2]。但當材料加工溫度高于900℃時,合金表面將劇烈氧化,產生NiTi-Ti4Ni3低熔點混合物相,該相是間隙氧污染物質,具有脆化合金的作用[3]。因此,熱加工會在800℃左右溫度條件下進行,直至線材外徑0.62mm。
2.3鎳鈦合金的冷加工
由于鎳鈦合金具有很高的加工硬化率,需采用合適的道次變形量和變形速度[4]。因此,在潤滑液作用下,使用碳化鎢材質拉絲模,將絲材從0.62mm依次拉拔至0.57-0.52-0.48mm,具體工藝參數見表1。
2.4超彈性處理
經冶煉,冷熱加工等工序處理,可獲得化學成分為Ni50.9at%-Ti,直徑0.48mm的冷拉拔態(tài)線材。一組樣品使用傳統(tǒng)熱處理工藝(500℃×5min)進行時效處理,即傳統(tǒng)超彈性鎳鈦合金線材;另一組樣品使用線性超彈性處理工藝進行加工,即線性超彈性鎳鈦合金絲材。
3、線性超彈性和傳統(tǒng)超彈性鎳鈦合金對比測試
3.1三點彎曲測試
本實驗使用美特斯CMT6104型拉伸機進行測試,在壓縮模式下,按照GB/T232金屬材料彎曲實驗方法進行測試,測試條件如下:環(huán)境溫度24℃,濕度55%,試樣跨距25mm,施力滾柱直徑10mm,支承滾珠直徑5mm。
圖1為傳統(tǒng)超彈性絲材(a)和線性超彈性絲材(b)的三點彎曲測試位移力值曲線,表2則為對應的三點彎曲測試結果,從表2可見,在三點彎曲條件下,線性超彈性比傳統(tǒng)超彈性的彎曲彈性模量值低32.2%,這一特性會讓線性超彈性線材有更優(yōu)異的柔韌性。在介入醫(yī)療器械導絲應用領域,低模量,高柔韌性可以使得導絲有更佳的通過病變的能力,即導絲會有更好的推送性[5]。同時,該特性也表明,線性鎳鈦合金線材有更優(yōu)異的柔順性,可以降低導絲與血管或腔道的接觸力,減輕導絲在通過時對組織產生的損傷。
3.2拉伸測試
本實驗使用美特斯CMT6104型拉伸機進行測試,按照ASTMF2516超彈性鎳鈦合金標準拉伸測試方法進行測試,測試條件如下:環(huán)境溫度24℃,濕度55%,試樣標距500mm,第一循環(huán)周期加載/卸載速率為20mm/min,第二循環(huán)周期加載速率200mm/min。
圖2為傳統(tǒng)超彈性絲材(a)和線性超彈性絲材(b)的拉伸測試曲線,表3則為對應的拉伸測試結果,從圖2及表3可見,在拉伸模式下,該組對比樣品在測試進入“屈服”階段后,線性超彈性絲材有更高的加載及卸載平臺應力,在特征位置3%應變處,上平臺應力提高18.8%,下平臺應力更是提高了233.8%。該數據表明,在進入大應變區(qū)(應變大于2%)之后,線性超彈性合金有更高的強度,絲材的支持力會更強。在介入醫(yī)療器械導絲應用領域,高應變條件下,更高的剛性支持力可以使得導絲可以協(xié)助器械通過病變的能力得到提高[5]。
4、結語
從上述三點彎曲測試及拉伸測試可知,線性超彈性鎳鈦合金相對于傳統(tǒng)鎳鈦合金有更優(yōu)異的推送性,柔順性,及支撐力。在導絲應用領域,該特性可以幫助鎳鈦合金可以更容易的通過復雜的血管或腔道,進入病變區(qū),并且能給器械的輸送提供更高的支持力,幫助器械到達病變區(qū)。
相對于傳統(tǒng)的鎳鈦合金,線性超彈性合金在介入醫(yī)療器械導絲應用領域有著極為廣闊的前景。
【參考文獻】
[1]鄭玉峰,趙連成.生物醫(yī)用鎳鈦合金.科學出版社.2004.
[2]杜忠權.NiTi形狀記憶合金的發(fā)展.國外金屬加工.1991(3):56-60.
[3]尚彥凌.NiTi形狀記憶合金的加工方法.金屬成形工藝.2000(3):3-4.
[4]袁志山,王江波,李崇劍,等.鎳鈦形狀記憶合金絲材加工工藝及其影響因素.熱加工工藝.2008(5):111-115.
[5]王銘,張東惠.醫(yī)用介入器械鈦合金導絲的開發(fā)與應用.生物醫(yī)學工程與臨床.2010(9):453-455.
相關鏈接